名门正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名门正派
中华传统武术之大成拳

时间:2021-12-08 11:06:28 来源:网络 点击数:323952

大成拳又称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源于心意拳。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单操手、断手、健武。是清末民初河北深县(现深州)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大成拳(意拳)。

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为求强身健体,学习各种武术

1918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拳学的真谛,芗斋先生离家出游,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寺中方丈心意拳传人恒林大和尚切磋数月。

发展历史




大成拳(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意拳意拳矛盾老人",1885年11月24日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芗斋先生少时体弱多病,为求强身健体,学习各种武术。

芗斋先生对拳学并不着眼于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更无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中国传统拳术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

1907年前后,芗斋先生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离师出游。1913年,袁世凯的陆军部长靳云鹏、次长齐振林在北平设立陆军部武技教练所,芗斋先生受聘主持教务工作,得与刘文华(刘奇兰先生之子)、尚云祥、孙禄堂等拳术名家切磋交流,取长补短,技艺日臻精深。

1918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传统拳学的真谛,芗斋先生离家出游,曾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寺中方丈心意拳传人恒林大和尚切磋数月;后经湖北、湖南至福建,得识南少林寺心意名家方恰庄先生,经方先生介绍,与鹤拳名家金绍峰先生相识,互换心得。之后王芗斋先生重返湖南,在衡阳与心意拳巨匠谢铁夫先生相遇,较技败北,得谢老先生倾囊相授。

1925年,芗斋先生北返途中,在安徽淮南巧遇黄慕樵先生,得其健舞要义,后创游龙、惊蛇、鹤戏、挥浪等健舞。

20年代中期,芗斋先生对多年出游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加以整理、总结和研究,针对当时武术界崇尚花拳绣腿的时弊和执着于一招一式的片面倾向,为道破是非,阐明真义,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摒弃沿袭几百年的套路与固定招式招法,参以学理,证以体认,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意拳无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拳的创立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命,曾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震动。

发扬光大



最早的意拳弟子为齐执度叔侄三人。此后不久,芗斋先生前往天津拜访师兄张占魁(兆东),并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有赵道新、顾小痴、马其昌、郑志松、苗春雨、张宗慧、裘稚和、赵逢尧、赵佐尧、张恩桐等从学意拳。此时的意拳已初步形成了无套路和固定招法的新颖拳术,包括有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训练内容,已不同于传统的形意拳。

1928年,应张之江、李景林二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携受业义子赵道新伴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参加旧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任大会裁判,并在大会表演了意拳的试力(含试声)。会后,应师兄钱砚堂之请赴上海传授意拳,在牛庄路成立了"意拳社"。当时有名家高振东、朱国禄、朱国祯、张长仪、张长信、尤澎熙、韩星桥、韩星垣卜恩富、王叔和、马建超、宁大椿等拜学意拳。

1929年,芗斋先生写出《意拳正轨》一书。在沪期间,还曾与心意六合拳名家吴翼晖先生交流技艺,还击败了匈牙利籍世界轻量级职业拳击冠军英格,英格后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我所见到的中国武术》一文。

1935年,芗斋先生携弟子卜恩富、韩星桥、张长信、张恩桐等北上经天津回深县,进一步研究意拳。

1937年,应北平名宿张玉衡、齐振林二老先生的邀请,芗斋先生赴北平定居。同年秋,北平名拳师洪连顺造访芗斋先生,三试三败,遂率徒众拜学芗斋先生,洪先生得意门徒姚宗勋后最得芗斋先生赞许。芗斋先生在四存学会体育班教授意拳,分技击班和养生班。技击班设在西城跨车胡同14号姚宗勋先生的私人寓所,先后吸收杨德茂、李永琮、窦世明、窦世诚、敖硕朋、敖硕鸿、张中、张孚、王斌魁、杨绍庚、李文涛、李见宇、王十川、佟国藻、焦金刚等学生;养生班几经易地,后设在北平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先后有学生秦重三、陈海亭、于永年、步玉琨、秘静克、孙闻青及芗斋先生次女王玉芳,张玉衡、齐振林也参加学习。

1940年初,芗斋先生在北平《实报》公开发表声明:欢迎武术界人士亲临赐教,以武会友,共同研讨武术发展,借以倡导意拳并阐明拳学真义。随后中外来访者不断,其中包括代表日本参加第11届奥运会摔跤比赛的柔道六段八田一郎和当时是日本柔道五段、剑道三段的泽井健一,芗斋先生技服来者。泽井遂从学意拳,后回日本创"太气拳"。

1940年夏,张壁(字玉衡)、齐振林二人赞许意拳,赠意拳名"大成拳",因不合芗斋先生本意,当时曾有意辞谢,但又不便推却,况且张老先生已于1940年4月2日在《实报》上发表了《大成拳的命名》一文,大成拳名遂由此传开。后虽恢复意拳一名,但因大成拳已人称多年,广为流传,至今意拳、大成拳二名同存,实乃历史之产物。

到1941年,芗斋先生先生对在技击上有成就的6位不同时期的弟子赐名:赵恩庆赐名道新、韩星桥赐名道宽、卜恩富赐名道魁、张恩桐赐名道德、赵逢尧赐名道宏,姚宗勋赐名继芗。大成拳大成拳

1944年,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的基础上,写出了代表作《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北平解放后,芗斋先生到北京中山公园传授以站桩为主的健身养生功法,不再传授技击。

1950年,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之聘,芗斋先生出任武术组副组长一职,后因外出去职。

1958年,应北京中医研究院的邀请,在广安门医院以站桩主治各种慢性疾病,开辟我国独特的站桩疗法。

1961年,又应邀前往保定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教授站桩功

1963年,芗斋先生在天津去世。

芗斋先生门人甚多,而在技击上出类拔萃者,尤以赵道新、尤澎熙、韩星桥、卜恩富、张恩桐、赵逢尧、姚宗勋、王斌魁等为著。

风格特点

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以意念统帅肢体,精神王芗斋王芗斋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争力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历史沿革




意拳自芗斋先生创立至今,已有近80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以研究人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问,今日之意拳,可谓是中外拳学之精华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几十年来,意拳正是以现代运动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医学、人体力学等作为训练的理论依据,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科学地阐述意拳的原理原则,并在科学理论的不断验证下,逐步完善其拳学理论,进而科学地指导意拳训练实践,使意拳在拳学研究和训练实践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

具体而言,意拳锻炼重在健身和实用两个方面,没有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主要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拳(掌)法、推手、散手等内容组成。 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进行拳术各项训练的基础,是意拳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的训练手段。站桩根据练习目的和训练阶段的不同,可分为技击桩和健身桩,这两种桩法都是在外形不动即保持相对静止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修炼方法



站桩是意拳之母,站桩首要重意念。站桩意念首先在于胳膊抱球,大腿夹球,此神意要在内虚领、外挺拔舒适得力的基础上,远望美好河川,悠然抱球、夹球同时意念到,随着体认深入由简入繁再到头若悬丝,股如凳坐(此处指的是破凳,真坐必散,稍加离开也散之意)抱七撑三,夹七撑三逐步完善站桩意念,初学之法在于意念假借抱球、夹球是否有似有似无的撑抱感,假如胳膊或者身体某个部位累了就要停下来调整身心重新开始,不求时间长短在于神意聚,这就是形松意紧的诠释,反之则无异于坚持错误离拳学之道远矣。站桩所谓的内动并非主观的动,而是在于切合实际的神意所释然,这个过程在于不期然而然,自然达到不炼而自炼,不养而自养,此处核心在于身体后靠前裹圆之意,反之身体是片而已,神意再真亦是"假"(这里指的"假"是牵强附会,势必造成身体不自然)。因此初次站桩只要一分钟足可受益,如此反复加上逐日熏陶,才具备修炼站桩的条件,站桩体认的加深时间自然延长逐步到四十分钟甚至一个半小时,修炼至此甚至会出现入境的情况,入静一次一个星期身体倍感舒适得力精神饱满意溢于言表

从朦朦胧胧认识到渐渐体认,简直就跟浓雾逐渐消散一样,原来困惑的"意念"、"争力"问题逐渐都得到体认,站桩讲知行合一。站桩有体认的都有一个深刻认识,一开始大脑明白的跟体认的有很大的差别,用恩师的话说就是跟生活当中一样,假如想做什么事情,一开始设想好的假如是意念,等这件事情做好了,回想一下跟起初有很大的差别,折射在站桩上也有一定的道理。站桩没有把意念搞明白,就不会有轻松感,没有轻松感站桩就成累赘了,意拳站桩不是评书论天地,说着精彩听着娱乐,而是要有实质的变化从抽象到具象逐渐认识的过程。

历史意义



多年来,意拳对于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保留并发展了我国传统拳学的技击效用,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意拳已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传播于社会各界,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也有为数众多的爱好者。在国内许多省市及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建立有相应的意拳组织。

意拳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弘扬意拳精髓,传播武术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是广大意拳同道一贯坚持的宗旨和共同奋斗的目标,相信意拳必将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保健功效



意拳可以治愈各种病,有些的不一定痊愈,但是至少会让病情好转。而且,意拳会使血脉打通,加强人们的力量,练过意拳的人,手劲非常大。

连西医也无法治好的近视、远视、弱视等眼睛疾病,意拳统统可以达到功效,不能确保弱视,但是近视、远视只要刻苦去练,一天一个多小时,几个月下来,视力就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即使一天十五分钟的站桩,还是躺在床上练的,却也还是有效。

意拳对于颈椎病,尤其是看电脑的那些人,非常有效,老人们练练也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意拳的训练极讲究平衡与矛盾力,因此意拳能够加强左右脑的平衡,加快思维速度,实现脑部的健身效果。

具体功法




试声,是意拳特有的一种练功方法,一般将其归于试力范畴,是为了弥补试力不够细微之处。

走步,也称摩擦步,它是意拳训练体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所谓摩擦步,是指我们脚步移动时,脚底与地面似接触似不接触,而且在意念活动中与地面不停地摩擦着前进或后退,实际上摩擦步就是腿与脚的试力。其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并在前后、左右、进退的步法变换中,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和整体协调,具体锻炼时多与试力相结合进行练习,即初步的活步试力。

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意拳发力,简单地说,就是浑元力的发动。因此站桩、试力、走步等基本功的锻炼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 意拳的拳(掌)法是一项专门的训练,本质上就是发力,它要求是在极短的距离内,用很小的动作,爆炸的速度,打出很整的力量,以便完成有效的打击。

推手和断手,是意拳技击实践的两种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训练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对抗性。

推手可以说是试力和走步的具体化,从练习角度讲,也可叫做双人试力。从训练的目的看,则主要是为了训练在双方有肢体接触时,能够牵制对方并施以有效打击,从这层意义上理解,推手乃是有条件的实战,是为了弥补实战之不足。

散手,意拳也称之为实战或实作,它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验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从原始意义上讲,散手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斗。 此外,意拳锻炼除上述基本内容及针对这些内容的专项练习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练习,如打沙袋,身体抗击打能力的训练,眼法训练及身体柔韧性练习和耐力练习。

意拳认为器械是自身手臂的延长。意拳的器械训练与徒手训练本质上完全一样。意拳主要的器械有:半把杆、双把昆刀。

练习要领

口诀




意拳遗形 独与力俱 集古大成 实践服膺 身无定势 随遇平衡

脚无定位 蹉线踏重 手艺定踪 沾身纵力 落无定法 抽身劲发

蛮用拙力 戕生之道 精神内守 食力而饱 你打你的 我打我的

力无虚靶 靶要定的 内不外游 外不内侵 循力而行 唯奸唯诈

宁我负人 毋人负我 放不务重 务审所达 击不务远 务审所及

彼竭我盈 契机发力 动如遇仇 不以先举 打后需看 落水上岸

活中反死 死中反活 拳本无法 制人以力 有法也空 法为力居

力弥时所 凝重如泥 四体一劲 遇物惊炸 神松意紧 形曲意直

浑浑噩噩 形行拙笨 力虽为一 发则梢肢 羚羊挂角 无迹可寻

嘉彼钓翁 得鱼忘荃 混元惊炸 无我神化 技到无心 信手即真

步法



意拳的步法,叫擦拉步,此种步法,由两种步法组成,即磨胫步和蹉步法。磨胫步,是起手步法,蹉步是落手步法,要领会其要领: 蹉步鸡行 手起磨胫 前趋后蹬 步法六争 步似水中 提趟而行

三七分明 二五要清 手起脚起 窥彼中央 手落脚落 势要钻裆

高打梢中 似直非直 低打脐腹 两腿曲蓄 步大则滞 步小则灵

大不重尺 (?) 小可开胯 手随脚起 脚随手落 起落合一 践拳克敌

此处所谓试力,是一种单项试力,与以后要讲的综合试力不同。首先,要明确此种试力,所要试的力是什么力;此种试力,所要试的力,即是持桩法,所站出来的那种爆炸力。即六争力,亦即武术界所津津乐道的所谓整劲。学者应反复琢磨其要领: 试力精深 八法之根 上是混元 下为技击 曲膝虚踩 三七分明

顶领开胯 二五力均 膺爪蛇腰 两脚一线 步似水中 提趟而行

臂园腋虚 肩撑肘横 园撑爆炸 落步六争 手落劲发 两臂曲蓄

曲则力远 直则力近 力源于腿腰为主宰形于手指 劲透敌背

以意导力 以力引力 旧力末亡 新力已生 手起脚起 手落脚落

力不出尖 力不空亡 运行动作 大不过尺 小不逾寸 非此力散

力打三节 不着形象 若着形象 技不云弹

你不起手 我不起手 你将起手 我已落手 落手拳型 虽然有九

九型归一 践拳是依 强劲露型 粘劲无迹 拳型有别 曲蓄则一

拳发一面 制人以体 体用结合 意力统一 手无定型 或掌或拳

手出不空 空因不齐 力均六面 手打一节 就高打高 就低打低

劲发之际 膝肘曲蓄 力至彼身 脆有弹意 九型拳法 勤演勤习

与人实搏 彼不位移意无意是真意,形无形是真行

代表人物



崔瑞彬先生,男,1949年出生于北京,现年59岁,自幼酷爱武术,1968年起从学于意拳名家李永良先生,1972年拜意拳实战家姚宗勋先生为师,习武至今。

近40年来,崔先生视拳学之道,为人生之道,刻苦训练,功于研究,多次带队参加北京市、全国、国际级武术散打搏击大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战绩,是2006年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中国国家代表队唯一一位意拳(大成拳)入围选手,银奖获得者。现任中国武协传统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武协武术段位8段;北京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北京武术研究院国际意拳培训中心校长兼总教练。

创始人:

王芗斋

二代:

卜恩富、李永宗、王斌魁、、正朝向、姚宗勋 、杨绍庚、韩星樵、 韩星垣、张长信、赵道新、尤彭熙、王玉芳、李见宇、于永年、高震东、齐执度、泽井健一(日本)、窦世成、张中、赵华芳、王选杰

三代:

李海名、徐静生、王永祥、王永立、叶希圣、崔瑞斌、林肇伦、姚承荣、姚承光、白金甲、王金铭、尤大昆、李照山

四代:

董存野 、丁灿辉、李作舟、郑健、周广学、王绍昌、陈锦法、李炳文、陈秋海、陈若凡、郭培阳、蔡笃取、张晓峰

李全山

唐金腾

姚文明

断手


1、炮拳加肘攻击

我迅速上步至对方身前,先用左拳击打对方,再用右肘平扫对方颈部;再用右肘反撞对方面部或颈部。

2、炮拳加金刚膝进攻

我先用左拳弹击对方,再用右拳击打对方,然后再以金刚膝撞击对方腹部或裆部。

3、反砸穿裆

如果我与对方正面相持,我突然变侧面向对方进步,然后迅速以右小臂反砸对方,待我向右转身之际,再用右脚向前猛踢对方裆部。

4、穿裆车轮转

我快速进入对方身后,用右脚猛踢对方裆部,待我右脚落地后,左右两臂以"车轮转"之势猛砸对方面部。

5、玉猫洗脸与炮拳

我左右两掌先以"玉猫洗脸"之势劈打对方,然后变右掌为拳向前击打对方面部。

6、斜肘反砸金刚膝

待我快要接近对方之时,迅速变正面为左侧面,用右肘斜击对方胸部,再竖右小臂,使右拳反砸对方面部,再用双手腕部控制对方颈部,同时提右膝撞击对方,待我右腿落地后,也可把对方放出或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