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史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八极史料
八极拳一代宗师:吴钟

时间:2021-11-28 10:40:14 来源:网络 点击数:244008

吴钟,字弘声(1732--1822)回族,八极拳一代宗师。

吴钟自幼聪慧过人,家境殷实,勤奋好学,痴迷武术。八岁入清真寺颂经习文,十五岁弃书习武。业经多师,汇通百家。


庄科师孟祖后人中有一曾孙(十世)名钟字弘声,生於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自幼丧父,衣食无著,襁褓中由其母怀抱投奔孟村族人,在其年长族侄(十一世)允明公及本族共帮之下,安家落户,长大成人。

吴钟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痴迷武术。八岁入清真寺颂经习文,十五岁弃书习武。业经多师,汇通百家。

吴钟公二十三岁,只身南游于福建晋江少林寺(孟村吴氏八极拳谱原记为"浙江少林寺"。经笔者考证,浙江并没有少林寺,有"晋江少林寺","浙"与"晋"在当地口音相似属笔误),技败众僧。一杆大枪三进三出少林寺,无一暗器著身,折服长老,震惊寺官,长老赠其锦镖一囊,镇寺官员惊叹"神枪"。此后,"神枪"吴钟名扬四海,与当时的"短打擒拿"名家康大力,提柳单刀名家李章结为好友,并称"武林三杰"。

吴钟只身三破少林寺的消息很快传至京城,抚远大将军康熙帝第十四子恂勤郡王爱新觉罗·胤禵闻后,立召吴钟进京较艺。切磋中,二人以殳为器,殳端涂以白粉,以身著白粉者败。未战几合,胤禵眉间中粉而未觉,王疑为幻术,复涂面糊於殳端,再战,面糊再涂胤禵眉间,而仍未觉,胤禵折服遂拜师事。从此将吴钟留於恂勤郡王府执教,时称"南京燕京大枪数吴钟"。但"八极拳"此时尚未定名,当时武林中对这样一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带有回族特色的新兴门派更是只惊奇妙,难道门宗。故在史料中称其为"异术"。

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吴钟年逾六旬返回孟村,侍母尽孝,并在吴氏家族中传武艺"。当时族人中习练者很多,成名传人有三位,即其独生女吴荣、世孙吴钟毓、吴永。

关于师承

"吾师先师癞公者,真姓不传、真名不传,真地亦不传,浑言之曰,南方人癞公"。可见,古人授艺,择良授之师是友,友亦是师。自古武林中就有"经师访友一说",""是否有其人?只有吴钟公自己知道,而不向后生下传先师之仙乡姓名,这也许"癞"公就是吴钟公一生所追求之集合的"象征"。作为后学者,勿须在此问题上过多的追究,或牵强附会,或以个种名誉抬已压他,显示自己有"学问"。

史料记载

据民国二十二年(1933)《沧县志》记载"吴钟游至杭州某寺,寺内方丈为少林派之健者,钟与较艺,方丈屡败之。方丈畏服,赠锦标一囊。"乾隆二十六年(1762)吴钟由浙北旋赴燕京(北京),恂勤郡王允禵号称天下第一枪,闻名吴钟大枪精妙绝伦,特邀至王府中较技。《沧县志》记载"钟与允禵较艺,殳端涂粉,粉沾王眉,王未觉也。王疑有幻术更试以面糊,仍着眉未觉,王始信之,因延上座,师事之。"当时,有"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

八极源头

八极拳发源于博爱县月山寺,故又称"月山八极拳"。200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8月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月山八极拳由月山寺第二代主持崇苍(苍公)始创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传承历史。与其他寺院武术一样,月山八极拳原为月山寺看寺护院、寺僧强身健体所用。明永乐年间传入民间,清末民初由河南怀庆、山东庆云、河北沧县传至北京、天津一带。从八极拳祖师崇苍(苍公)始,八极拳历代掌门人全为月山寺僧。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共历二十四代。民国二十七年,月山寺毁于战火,八极拳由俗家弟子马连升传承,至今亦已三代。月山八极拳僧俗相传经历了二十七代共800余年的传承发展历史。

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因发源于月山寺也称"岳(月)山八极拳"。所谓"开门",是以六种开法破对方门户之意;所谓"八极",乃沿用"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闳,八闳之外有八极之意"。

月山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六大开指顶、抱、单、提、挎、缠六种基本技法,为各种技法之母。八大招是: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迎风朝阳掌,左右硬开门,雄鹰双抱爪,立地通天炮。徒手套路有八极拳小架、八极拳大架、八极拳对接等;器械套路主要是六合枪对练。

月山八极拳经过8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下基本特征:其步型要求:丁不丁、八不八、弓不弓、马不马、以利于实战。其技击手法要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戳、挤、靠、崩、撼、突击。发力瞬间要动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急如闪电,以刚劲为主。行气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多为跺碾步、踊搓步,气要下沉忌浮。身法要求:含胸拔背、顶项拔腰、沉肩垂肘、气灌丹田。通过步法、技法、身法的规范要求,达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体松气圆神内敛,满身轻灵顶头悬,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的效果。